江西省體育運動學校 2019年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1.學校情況
1.1學校概況
江西省體育運動學校建校于1973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歷史,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省屬體育類中等職業學校。自建校以來,我校始終堅持以“體育訓練為主,文化教育為輔”,以“培養高競賽水平、高文化素質體育后備人才”為主要目標的辦學宗旨,形成了“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和“嚴格管理、嚴謹治學、勤學苦練、品學兼優”的校訓。作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和“江西體育二線主陣地”,學校認真抓好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先后培養出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跳水冠軍許艷梅、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劃艇冠軍楊文軍、女子賽艇冠軍金紫薇,女子賽艇亞軍高玉蘭、羽毛球季軍何漢斌等世界冠軍、亞洲冠軍和全國冠軍,向省優秀運動隊和國家隊輸送了一大批高水平體育人才,為我省和我國的體育事業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學?傉嫉孛娣e約20523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681余萬元,教學、訓練設施設備器材總值854.75余萬元。學校硬件設施場館包括:小型足球田徑場1個,籃球場2個,綜合訓練館1個,摔跤館1個,拳擊館1個,跆拳道館1個,乒乓球房1個。
學,F開設專業有:
(1)運動訓練專業,其中包括:田徑、舉重、游泳、摔跤、拳擊、跆拳道、武術、籃球、足球、羽毛球、兵乓球;
(2)休閑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其中包括:體育康復、健美操、體育舞蹈與編導。
1.2學生規模
2019年,全日制在校中專生總人數797人,其中2017級中專學生223人,2018級中專學生279人,2019級中專學生295人。2019年錄取新生295人,比2018年增長了1人,增長率為1%,2019年應屆畢業生(2016級) 197人,鞏固率為83%。
1.3師資隊伍情況
多年來,學校通過公開招考、聘任和多渠道培養培訓等措施,逐步充實教師、教練員隊伍,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師資隊伍結構逐步趨向合理,F有專任教師31人,生師比為26:1。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27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的87%,研究生學歷教師4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的12.9%,高級職稱教師11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的35.5%,“雙師型”教師1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的3%;現有專任教練員28人,學生與教練員比為28:1,高級職稱教練員14人,占專任教練員比例的50%。
1.4設施設備
學;拘畔⒈
項目 | 2018年 | 2019年 |
校園面積(㎡) | 18452 | 18452 |
生均校園面積(㎡) | 25.6 | 23.1 |
校舍面積(㎡) | 22283 | 22283 |
生均校舍面積(㎡) | 30.9 | 28 |
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萬元) | 700 | 854.75 |
生均設備值(萬元) | 0.96 | 1.07 |
圖書總數(冊) | 16948 | 16948 |
生均圖書(冊) | 23.5 | 21.2 |
全日制招生數(人) | 294 | 295 |
全日制在校生數(人) | 722 | 797 |
辦學經費(萬元) | 350 | 448.7 |
生均辦學經費(元) | 4874 | 5629 |
2.學生發展
2.1學生素質
學校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嚴格管理、嚴謹治學、勤抓苦練”的工作思路融入到學生的訓練安排、課程設置、日常教育教學和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學校教育、管理和工作中,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時,使每一個學生都學到體育方面的一技之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實現成人與成才同步的目標,有效促進全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校學生體質測試及格率達到99.7%。學生達二級以上運動員占學生總數的85%。
2.2在校體驗
我校的建筑、設施等均以功能分區,布局較為合理,校園內樹木蔥郁,綠草如茵,環境十分優美。經常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團活動。學校成立了校園安全領導小組,構建安全管理網絡。學校各部門通過問卷、訪談、座談會等形式對在校學生進行調查:超過90%的學生對理論學習、專業學習、校園生活、校園安全方面都評價為滿意,超過95%的學生對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方面都評價為滿意,超過95%的學生對在校學習生活、學校安全方面都評價為滿意。
2.3資助情況
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提出的“進一步建立和健全貧困生扶助長效機制,幫助各階段在校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絕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工作任務,2019年我校免學費人數638人,已免除學生學費270余萬元,免學費學生占全校學生總人數80%以上;享受助學金108人,占全校學生總人數13.5%;聯絡社會愛心人員,資助19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7500元。我校把持有建檔立卡的學生一一資助到位,堅決做到了不漏一人。
2.4就業質量
2019年應屆畢業生(2016級) 197人,就業率達81.3%。
學校一線運動隊學生59人,輸送至一線隊50人,進入高等院校深造28人,其他方式就業23人。
校本部55人報考高等院校,15個學生通過單招錄取,13個學生通過高職單招錄取。錄取率為50.9%。
3.質量保障措施
3.1專業布局
2019年,恢復了體育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體育康復方向的招生,進一步加大招生工作宣傳力度,利用微信等不同網絡媒介、載體積極做好招生宣傳,同時在校領導帶領下赴各設區市開展休閑體育專業的招生工作。
3.2教育教學改革
(1)專業設置及課程開設情況
運動訓練專業:語文、數學、政治、英語、歷史、地理、籃球、足球、乒乓球、體育舞蹈、計算機、解剖、紅色文化、保健、社會體育指導、反興奮劑、經典誦讀、田徑、形體、見習。
休閑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語文、數學、政治、英語、歷史、計算機、紅色文化、足球、乒乓球、解剖、中醫基礎、體育舞蹈、推拿手法、體能訓練。
其中體育康復的課程設置仍在研討中,并積極和省體育醫院共同進行開發,為學生定制適合的課程。
(2)2019年,學校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引進了一套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分析系統和訓練分析系統,為學校信息化建設邁出了第一步,同時積極參加全國、全身診改專委會組織的診改培訓學習,共計12人次。
(3)積極和江西省體育醫院進行聯系,為我校休閑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體育康復方向)的學生開設專業課程,研究制定專業設置,確保學生培養的質量。
(4)宜春市少年體校、吉安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贛州市少兒體校、鷹潭市少兒體校、江西省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江西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江西省網球運動管理中心、江西省田徑游泳運動管理中心、江西省體操運動管理中心、江西省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江西省球類運動管理中心都是學校的訓練基地,同時積極拓展學生實習基地和天泉水都、凱菲特健身、西山中學等三家單位簽訂了實習協議。
3.3 教師培養培訓情況
學校始終以“江西體育二線主陣地”工作目標,一切從實際出發,完善機制,以國家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的標準嚴格要求,進一步加強教練員、教師隊伍建設,打造兩支作風優良、業務過硬的優秀隊伍。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良好的師德修養是老師的必備素養之一,提高師德師風建設一直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一年來,教務部門通過每周例會,認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習近平給北京體育大學同學的回信》、《思政課老師要帶三樣東西進課堂》、《關于改進學校新時代德育工作的意見》等理論文章,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廣大教師中倡導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的良好師風。
持續推進教研教改,進一步夯實教學基本功。根據學校2019年教師研修計劃,教務部門積極開展公開課、講座和教研教改活動。以“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為出發點,進一步加強我校文化教師、教練員隊伍建設,全年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共舉辦4次約200人次全校文化教師、教練員繼續教育崗位研修,邀請到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南昌市育新學校英語教師及超星集團教學平臺負責人等進行以《兒童青少年情緒問題的識別和處理》、《情懷成就精彩 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PPT的排版與設計》和《微課設計與制作》為主題的專題培訓,使我校教師、教練員對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健康及新形勢下信息化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進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及教師教學能力水平。
(2)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提高教練員執教能力水平。配置合理結構科學的教練員隊伍是優質訓練的保障。根據2017年11月省體校教練員梯隊建設方案,通過2年的努力今年補充了5名青年教練員,初步解決教練員老齡化問題,為重點項目后期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同時學校不斷加強教練員的培養,提高教練員的執教水平。2019年積極組織教練員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其中組織17練員參加了由江西省教練員學院舉辦的為期2個月的江西省第一期教練員崗位培訓班;組織教練員7人次參加全國各項目專項教練員培訓;同時訓練部門積極開展青年教練員交流,打造學習型、創造型的青年教練員隊伍。通過各類培訓和學習交流,不斷更新教練員理論知識掌握前沿訓練技術,為我?茖W訓練提供了堅實保障。
3.4 規范管理情況
一是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落實教學常規檢查制度。 加強班級管理,狠抓班風建設。教務科進一步加大巡課力度,對班級課堂紀律、教室衛生、學生違紀等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分析和總結;各教研組對教師的教學計劃、教學進度、作業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確保了教學秩序的穩定,促進文化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對學生的考勤管理;其次通過主題班會這一重要形式,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
二是完善各類管理制度,加強學校財務、后勤管理確保學校各項工作運轉正常。進一步推進學校綜治安全工作開展,及時調整綜治領導小組,明確工作分工,安排專人負責,強化對綜治安全工作的領導。層層簽訂綜治工作目標責任書,責任到科室,責任到人,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將各項綜治工作落到實處。
3.5 德育工作情況
學校把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擺在首位,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加強管理人員的理論學習、業務水平和工作方法的提高,為學生辦實事,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同時,學校根據班主任、教練員管理職責的不同,協調好兩者工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管理的工作水平。
一是教務部門過“五星公民”評比不斷激發各班級形成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班風;
二是認真做好團的建設,開展好團員活動。認真做好智慧團建的數據更新工作,及時辦理團員的轉入、轉入工作,確保我校團員信息的準確。本年度,學校發展了新團員36人,評選出2018年度我校優秀團干部6名,優秀團員17名。并通過開展團日活動、布置宣傳櫥窗等各種形式,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建設;
三是學校組織中專一、二年級全體學生及因比賽等情況未按時參加軍訓的中三學生,開展了為期7天的軍訓活動。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和國防知識教育,有效地鍛煉了每位參與學生的意志,有效激發了學生們的拼搏精神,為今后競訓時運動員的頑強意志塑造、自信心樹立等,起到了促進作用。
3.6黨建情況
(1)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加強領導班子理論學習。根據《省體校2019年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深入研讀《學習綱要》和《論述摘編》等理論書籍,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和《決定》;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學習女排精神等體育方面的講話。
(2)根據《2019年黨委工作要點》,按計劃推進學校黨建設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定期分析黨員干部職工思想動態分析制度和談話談心制度,對學校在職黨員的思想狀況進行專題調研。二是抓好教育培訓。組織支部書記積極參加局直屬機關黨委組織的十九大精神輪訓班;邀請了多名專家學者,為學校黨員干部開設專題講座;多次組織黨員進行參觀學習,并組織了一期支部委員培訓,不斷堅定干部職工的理想信念。三是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按照省教育工委和省體育局黨組的部署,自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中專學生當中開設了“紅色教育”課程,以多種形式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3)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堅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層層壓實責任。落實“兩個責任”,堅持“一崗雙責”,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做到政治上忠誠、組織上服從、行動上講紀律。召開作風建設專題會,聚焦劉奇書記指出的“怕、慢、假、庸、散”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傳達學習省體育局和省教育廳關于作風建設的有關精神,動員部署學校作風建設相關工作,并按要求在各支部開展了作風建設專題組織生活會。四是按照上級部署,積極開展“不忘初習、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4.實習工作
2019年3月1日至6月7日,2016級中專畢業學生分三批進行實習。從學生實習單位的確定、實習過程的管理、實習結果的考核認定、實習安全保障等方面,教務科全程跟進,為本屆畢業生實習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關鍵作用。本次實習學校聯系了凱菲特健身中心(體育局店、財富廣場店)、天泉水都、馬克健身館、MK健身會所、西山中學等五家實習單位。所有學生進行實習前,均須由實習單位和學校雙方簽訂實習協議書,明確了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確保學生實習安全、順利地進行。實習期間,學校安排實習指導老師,不定期到各個實習點檢查并指導學生實習,對學生實習工作進行了日常監督管理,整個實習工作安全、有序、順利進行,學生的表現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認可。
5.社會貢獻
全年共組織230余人次參加全國各類青少兒比賽,共取得了金牌20枚、銀牌12枚、銅牌20枚、4—8名56人次。金牌數較去年同比增長185%、銀牌數較去年同比增長50%、銅牌數較去年同比增長25%、4-8名數較去年同比增長14.2%。從數據顯示來看我校今年全年競賽成績較去年有較大幅度提升,尤其在金牌上增長尤為突出。
在山西太原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學校共組織了六個大項三十四小項參賽,其中二十一個小項級別,72人取得決賽參賽資格。決賽中共獲得了3金3銅、4-8名7個的好成績,其中體育舞蹈、擊劍、高爾夫三個項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超額完成了局黨組下達一塊金牌的目標任務。同時由我校輸送至中心的運動員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金牌9枚、銀牌8枚、銅牌9枚、第四名至八名31人次。尤其是由我校跆拳道教練劉小青冬季項目跨界輸送運動員倪小童為江西代表團獲得首金。我校也被省體育局授予了“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重大貢獻獎”。
6.舉辦者履責
6.1經費
2019年,學校辦學經費總投入448.7萬余元,生均投入約5629元,其中訓練經費投入375.4萬余元,教學經費投入73.3萬余元,較上年度增加了80余萬元,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6.2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江西省體育運動學校改革發展方案》,為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依據。
7.特色創新
我校為江西競技體育“二線主陣地”,學校的人才培養原則是讀訓并重,要協調好運動訓練和文化教學之間的關系。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向其它省份兄弟學校取經學習,合理安排文化教學和運動訓練的時間。我校的做法是,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周二、周四下午,周一至周五晚上上文化課,其余時間進行運動訓練,在時間上確實保障了文化課的教學和運動訓練的課時量和訓練量。突出了學校的體育特色。
8.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針對區域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8.1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師資隊伍的數量、結構、質量與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師資隊伍素質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教練員有部分項目年齡結構不合理,部分項目出現斷層。
(2)學校信息化水平低,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差,需要增加投入。
(3)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夠,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等長效機制還需完善。
8.2對應的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大教練員的引進的力度,今年2名教練員退休,有5名教練員新進,雖在教練員的配置上有所緩解,但還顯不足,學校將繼續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
(2)2019年,學校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引進了一套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分析系統,但在數據采集還是通過人工的輸入方式進行,在教學體征等智慧化校園建設方面還是空白。學校將在2020年成立信息技術科,形成專門部門來加強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如資金允許的條件下,進一步加強學校的信息化建設。
(3)進一步探索與企業、社會團體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長效機制。
2020年3月3日